当前位置:主页 > 新闻动态 > 饮食文化 >
    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知多少

          民以食为天,在几千年的文化发展中,先辈们将饮食文化不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博大精深,今天,让我们走进素食文化传统与餐桌礼仪,更深入地了解饮食文化吧。
     
     
    素食传统
     
     
          素食在中国有深厚的传统。《墨子》记载:“古之民未知为饮食时,素食而分处”,清人孙诒让注:“素食,谓食草木”。素食又称“蔬食”,《礼记》曰:“山林薮泽,有能取蔬食”,东汉郑玄注:“草木之实为蔬食”。素食自古以来是中华文明的饮食传统,中国以及整个东亚,饮食皆以谷物和蔬菜为主,与西方以肉为主的饮食习惯是不同的。舌尖之上是对美的品味,舌尖之下是文化精神的倾向。中国古代素食传统有着深厚的国学蕴涵,饱含着动物关怀精神,包括爱惜、同情和敬畏。其中敬畏之心,是相对于现代动物伦理所独有的精神特质。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动物视为生活资源,但怀爱惜之情有节制地取用,是古代中国关怀动物的主流思想。熟知的典故,如成汤“网开一面,德至禽兽”、子曰“钓而不纲,弋不射宿”等,主张有节制地捕猎动物。再如“鼋鼍、鱼鳖、鳅鳝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荀子·王制》),强调取用动物应符合其生长节律。这些规定皆保护了动物资源的繁衍生息,有重要的生态意义。作为汉代施政精神的《盐铁论》指出,“夫一豕之肉,得中年之收,十五斗粟,当丁男半月之食”。深刻揭示了畜养动物的成本可以养育更多人,动物食料的成本远高于植物食料。这种近乎现代经济学的思想尽可能地避免了植物能量以动物能量的形式集中供给少数人,在古代中国保障了更多人免于饥馑而得以生存。
     
         爱惜动物是“仁心”,为政者以爱惜动物作为施行仁政的表态,在后世已成中国政治传统。如北魏孝文帝“至十五,便不复杀生,射猎之事悉止”,唐文宗下《禁弋猎敕》“保兹怀生,下遂物性”,以至北宋前期在短短几十年中频发包括《禁采捕诏》《禁屠牛诏》《放鹰犬诏》等十道涉及动物保护的诏令。动物生态伦理的政治化,是古代中国生态伦理的重要特征。对动物的恻隐之心,是在思维深处对“浑然与物同体”的默会体认。只有默会了鸟兽的疼痛恐惧与我的疼痛恐惧是同一个疼痛恐惧,鸟兽的生命与我的生命是同一个生命,“视天下无一物非我”,方才会有发自情感深处的呼应。在此意义上,同情是一种超越语言的直接认知,这在中国哲学中称为“良知”,即一种不假思索的善意。《易传·系辞上》对这种相感相通的精神超越性作了最高肯定:“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非天下之至神,孰能与于此!”
     
     
    餐桌礼仪
     
    餐桌礼仪。顾名思义,就是指在吃饭用餐时在餐桌上的礼仪常识,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是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中西方餐桌礼仪有所差别,在此我们只了解中国的餐桌礼仪)
     
          餐饮礼仪问题可谓源远流长。据文献记载可知,至少在周代,饮食礼仪已形成一套相当完善的制度,特别是曾经任鲁国祭酒的孔子的称赞推崇而成为历朝历代表现大国之貌、礼仪之邦、文明之所的重要方面。
     
    古代礼仪
     
           作为汉族传统的古代宴饮礼仪,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临时迎客于门外。宾客到时,互致问候,引入客厅小坐,敬以茶点。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下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客人坐定,由主人敬酒让菜,客人以礼相谢。席间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讲究:应先敬长者和主宾,最后才是主人。这种传统宴饮礼仪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保留完整,如山东、香港及台湾,许多影视作品中多有体现。
     
           清代受西餐传入的影响,一些西餐礼仪也被引进。如分菜、上汤、进酒等方式也因合理卫生的食法被引入中餐礼仪中。中西餐饮食文化的交流,使得餐饮礼仪更加科学合理。
     
     
     
    基础篇
     
     
          第一,入座的礼仪。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在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入座时要从椅子左边进入,入座后不要动筷子,更不要弄出什么响声来,也不要起身走动。如果有什么事要向主人打招呼。
     
          第二,进餐时。先请客人、长者动筷子。夹菜时每次少一些,离自己远的菜就少吃一些,吃饭时不要出声音,喝汤时也不要出声响。喝汤用汤匙一小口一小口地喝,不宜把碗端到嘴边喝,汤太热时凉了以后再喝,不要一边吹一边喝。有的人吃饭喜欢咀嚼食物,特别是使劲咀嚼脆食物发出很清晰的声音来,这种做法是不合礼仪要求的。特别是和众人一起进餐时,就要尽量防止出现这种现象。
     
          第三,进餐时不要打嗝,也不要出现其他声音。如果出现打喷嚏、肠鸣等不由自主的声响时,就要说一声“真不好意思”、“对不起”、“请原谅”之类的话以示歉意。
     
          第四,如果要给客人或长辈布菜,最好用公筷,也可以把离客人或长辈远的菜肴送到他们跟前。按我们中华民族的习惯,菜是一个一个往上端的。如果同桌有领导、老人、客人的话,每当上来一个新菜时就请他们先动筷子,或着轮流请他们先动筷子,以表示对他们的重视。
     
          第五,吃到鱼头、鱼刺、骨头等物时将它放到自己的碟子里或放在事先准备好的纸上。
     
          第六,要适时地抽空和左右的人聊几句风趣的话以调和气氛。不要光着头吃饭不管别人,也不要狼吞虎咽地大吃一顿,更不要贪杯。
     
          第七,最好不要在餐桌上剔牙。如果要剔牙时,就要用餐巾或手挡住自己的嘴巴。
     
         第八,要明确此次进餐的主要任务。要明确以谈生意为主,还是以联络感情为主,或是以吃饭为主。如果是前者,在安排座位时就要注意把主要谈判人的座位相互靠近。如果是后者,只需要注意一下常识性的礼节就行了,把重点放在欣赏菜肴上。
     
          第九,最后离席时,必须向主人表示感谢,或者就此时邀请主人以后到自己家做客以示回敬。


         现代生活物质丰富,很多人天天大鱼大肉,肥胖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的发病率增高。如何合理饮食?如何在饮食与健康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也许我们能在中国传统素食文化中得到启发。
     
          餐桌礼仪是人文化修养的侧面体现,正所谓在细节中能更深入的了解一个人。今天我们只是浅谈了中国的餐桌礼仪,以后有机会也会和大家交流交流西方的餐桌礼仪,毕竟眼光不能局限于一隅。若吾辈有幸留学、去国外旅游等,我们的文明用餐也会给世界人民留下个好印象。中国人的一小步,中国的一大步!

    标签:
    上一篇:春季养生吃什么
    下一篇:企业文化之“食堂文化”